一所老校,在滕州一隅,一住就是七百余年-凯发k8ag旗舰厅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18年10月18日 17:16:19   来源:枣庄市档案馆   作者:刘曾宪 颜锡扬

七百余年的沧桑巨变

这里的人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但历史积淀与传承下来的文化

浓浓的书卷气息却一直都在


请与小编一起

来穿越一所百年书院的前世今生


元、明、清时期(公元1300—1912年)


据《滕县志》记载:

自元代成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滕州守尚敏带头与士绅共捐资五千缗作基金,创建义塾于州治之南(今县实验小学院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监察御史,滕人任居敬上奏于朝廷,取孟子性善学说命名日“性善书院”


滕文公(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末,书院毁于兵燹,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知县杜济重建,改为“滕文公祠”,旨在育才效法滕文公善国之仁政。


清代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县令史秉直在废屋基北重建,悬匾“古性善书院”


孔子讲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知县王志曾、王如玖利用城内府馆旧基稍东处创建(今城郊粮管所院内以东部分),遂沿袭“道一堂”之名,并取义于孔子“吾道一以贯之”之学说,日“道一书院”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2年)废科举,滕县书院始改为高等小学堂


学员大都是不能科举而又不愿辍学的青年人,课程除了读经还设有国文、算术、历史、地理、图画、音乐、体操,成为当时中西结合的新型官办学堂。当时坚持留辫子,读四书五经,走科举道路的复旧势力颇大,但学堂仍坚持中西兼容,为发展桑梓教育造就人才。


国民时期(公元1912 -1937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后,滕县高等小学堂改为滕县县立高等小学校,这期间,尊孔读经恢复帝制的旧势力抬头。


“五四”运动(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六月,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学校教学更加注重中西并进的方针,增设代数、英语,美术、武术等科。


三民主义千字课暂行本乙种第二册(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高等小学校改为县立第一小学,简称“一高”,此期间开设“三民”课,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为训育之宗旨,进行党义教育,提倡“四维八德”以修身,训练童子军,以衣服统一、操练整齐、精神振作、声音宏亮而受称赞。国语用注音字母注解生字,为城乡教员效法。


王临之,原名王慎庄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中共滕县第一特支成立,特支创始人王临之(原“一高”学生)利用在教育局做会计职务的合法身份,在南门里路东开设国民书店,出售进步书籍,宣传革命思想,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从那时起,“一高”师生常常到书店看书或买书,接受革命思想。

滕县特支联络点旧址(李景黄的家,在滕州市人民医院院内西南角,现已搬迁)


抗日战争时期(公元1937-1945年)


未经战火破坏前的滕县城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九三八年冬日军进攻华北,城镇百姓纷纷逃离县城,学校因战乱而停办。三月十八日,日军攻占县城,城垣被炸塌,房屋变成瓦砾,郊外巷内,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翌年冬,聘请教员,招收学生,整修校园,重新开课,校名为滕县县立书院小学校


1937年滕县学区图


日本侵略军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进行政治诱降和文化侵略,在“东亚共荣圈之确立、日华亲善提携、孔孟之教要彻底运行”的奴化宣传下。日军司令部打着睦邻友好文化交流的幌子派何三(日本人)进驻学校教日语课,实质上是对师生进行监视。为了强迫学习日语,何三肆意践踏中华民族“尊师长,爱幼稚“之传统美德,野蛮推行。“武士道”精神,师生民众无不指背唾骂。这期间,教师共同编教材,印讲义,以适应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血腥统治,教育的宗旨仍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而当闻悉国民军飞机去火车站轰炸曰军的火车时,教室里的学生便齐声呐喊,拍手称快,仅此一斑,即可洞察当时的全况。


一九四三年伪县长王峰青亲自书写横匾,改滕县书院小学为滕县模范小学校。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这期间有相当一部分教员和学生投笔从戎,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有的为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有的却成了日本侵略军镇压人民的罪人和帮凶。


解放战争时期(公元1946-1948年)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一高”仍用滕县县立书院小学之名。十二月十三日,滕县第一次解放。次年(1946年),为纪念解放滕县光荣捐躯的王麓水烈士在书院设立麓水中学,书院小学同文庙女子小学合并改为滕县联合小学,校址在今县府礼堂处。联合小学是滕县解放后共产党领导开办的第一所小学,虽因战争,班级人数减少,但师生们以延安抗大精神为指导,学习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和方法,教师边教课边翻印解放区的教材和编写新教材,边学习文化边讲授,宣传革命思想,生活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新的环境和新的气氛中,校园、街巷,家庭处处飘扬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的欢快歌声。


一九四七年秋,解放军和行署作战略转移,继而国民党反攻,联合小学停办。国民党军队占领滕县后的第二年(1948年),改联合小学为滕县善国镇第一国民小学校,校址改迁在今府前中路县机关招待所处。时局的动乱,还乡团的屠杀,教员的更替,学员的剧减,给民众造成强烈的恐怖气氛,有名无实的“善国镇一小”随着国民党军政的失败只持续了三五个月便结束了它的短暂的生命。


一九四八年秋,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滕县第二次解放,原书院小学成了军用粮库,冬春之际,鲁南行政公署重新选择校址在书院后街(今校址),组织开学,重新启用滕县书院小学之名。

滕县书院小学办工厂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滕县书院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最终摆脱了数百年的封建社会,近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羁绊,及战争带来的苦难,经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的严峻考验,同新中国一起,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里程。




书院小学新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历史的长河中,七百余年,不仅仅是滕县教育史里几页页泛黄的纸,一翻就过去了。这期间,所有的辉煌、灾祸、战火、书声、汗水,都融入在每一个字的笔画里,让人心怀虔敬,掩卷深思。


就像一位老人,当它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雨沧桑,自然会越发成熟稳健,并在未来的办学路上,不忘初心,尽显精彩!


本文原题《滕县书院小学发展简史》,收录于枣庄市档案馆保管的《枣庄市教育史资料第一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