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护 赓续“非遗”薪火——记2024年度枣庄好人王振军-凯发k8ag旗舰厅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4月01日 10:50:10   来源:鲁南传媒网

 作为王楼木版年画的第11代传人和滕州市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几十年来,王振军始终牢记先辈的殷殷嘱托,将所有精力都倾注在木版年画的学习、研究和传承上,以精湛的技艺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门里出身

执着守护传家手艺

“小时候,家中长辈坐在梧桐树下专心雕刻的画面,我依然记忆犹新,他们对这门技艺的执着深深影响了我。要把这门民间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祖辈几百年的坚守。”谈起木版年画,王振军自豪与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王楼木版年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王振军自幼在祖父王建良、父亲王永震的熏陶下,对木版年画的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数十年的磨炼,从选木、选纸到雕刻、配色、印刷,几十道工序他烂熟于心,勾、刻、刷、画、裱的技艺炉火纯青,成为鲁南一带著名的年画艺人。

制作好一幅年画,要有精湛娴熟的技术和一气呵成的耐力。王振军常常在工作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在他的刻刀下,大至外形轮廓、小至人物脸上的皱纹,线条或遒劲有力或凌厉峻深、顺畅自然,各种人物形象呼之欲出,传递着鲁南民间艺术的独特意蕴。

守正创新

赋予木版年画时代内涵

“俺爷爷活着的时候就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了这门手艺。”从当年的小学徒到现在的非遗传承人,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王振军见证了王楼木版年画的兴衰,始终不变的是“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的信念与承诺。

从20世纪80年代起,王振军便开始四处搜集先辈留下的刻版,工作之余他经常外出参加展览,与同行交流、学习,也让更多人了解来自滕州的木版年画,2013年,王振军的参展作品荣获中国·台儿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优秀展示奖”,2014年,在第二届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上,他的作品《滕州王楼木版年画系列——福寿禄三星门神、福寿双全、槊刀门神、乘龙快婿、福寿图》荣获银奖,2017年,作品在第五届中国春节旅游产品博览会年文化展上荣获金奖。

王振军常说,木版年画就是他的“命”,为此他愿意倾注一生的心血。在机器印刷成为主流的当下,如何守正创新让木版年画焕发新的生命活力,这是始终坚持手工艺制作的王振军常常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融合、创新,先后创作了“中国梦”“廉政文化”“文明城市”等系列作品,还以湿地红荷、一塔六馆等滕州历史文化为主题进行创作,在刻刀与木板的碰撞中展现了鲁南年画的淳朴韵味。

内外兼收

只为木版年画重放异彩

年逾花甲,王振军一边坚持创作,一边讲述木版年画背后的故事,不遗余力地为传统艺术鼓与呼。王振军的工作室常年对外开放,只要有人愿意了解木版年画,他就热情耐心地讲解。十几年下来,王振军积累了不少铁杆“粉丝”,其中有大学教授、普通农民,还有不少年轻人和外国客商。“年画是老百姓辞旧迎新、祈福平安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看年画不仅能欣赏艺术,也能学习不少传统历史文化。”王振军说。

木版年画的传承需要培养一批传承人,在他的影响和熏陶下,子女、孙辈都在学习这门传统艺术。同时,他主动打破“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免费招收了一批来自微山、周口、青岛的学生,只要诚心拜师求艺,他都毫无保留地将木版年画技艺传授给他们。他还定期走进学校,让现在的孩子们从小接触年画、了解年画,同时寻找适合传承这门技艺的好苗子。

“不能丢了这门手艺,要更好地传承下去!”一辈子的木版年画情缘,几十年的诚信坚守。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王振军不忘初心、脚步铿锵有力。

记者 刘振江




责编:朱忠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