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工匠”许振超——
人民日报聚焦“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许振超:精益求精 持续创新-凯发k8ag旗舰厅
本报记者 王 者
稳稳推动操作杆,按动按钮,拉起集装箱……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的远程操控驾驶室,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正在为远程操控桥吊的青年工人分享操作要领。
“我跟桥吊打了一辈子交道,希望帮助大家快速成长。”如今,74岁的许振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作业一线交流分享。
数十年来,许振超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他带领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首次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大幅节约生产成本。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许振超说,自己的座右铭是“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
上世纪80年代,青岛港引进桥吊这一大型集装箱装卸设备,许振超成为第一批桥吊司机。他勤学苦练,掌握了桥吊装卸的过硬技术。
几年后,许振超成长为桥吊队队长。当时,桥吊操作过程中,总是出现故障,他与同事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故障都是吊具故障。经过排查,许振超确认故障是起吊和下落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产生碰撞引起的。
“干脆来个无声响操作。”许振超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想法:装卸集装箱过程中做到平稳高效的精准控制,金属与金属接触不发出声响。为了达到无声响操作效果,许振超一头扎进驾驶室,磨练起操作技能。
经过半年多的摸索练习,在控制桥吊装卸集装箱时,吊具在下放到离集装箱20—30厘米时实现二次停钩,随后再缓慢下落,轻拿轻放,没有声音,许振超得偿所愿。之后,他编写操作手册,“无声响操作”这项技术在青岛港推广开来。
2003年4月27日晚,一艘货运巨轮停靠青岛港码头,8台桥吊一字排开,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货轮装载的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自此之后,“振超效率”声名远扬,青岛港在世界航运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截至2019年11月,许振超带领工友们9次创造世界纪录。2019年11月24日,他与工友们一道创造每小时单船效率514.7自然箱的最新世界纪录,并一直保持至今。
与时俱进、争创一流,许振超又有了新的目标。长期以来,港口堆场的轮胎吊都是柴油机供能,污染问题突出,维护成本高昂,影响生产效率。许振超把目光聚焦到堆场的轮胎吊上,立志实现轮胎吊动力系统的“油改电”。许振超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开始钻研,取电装置与供电装置怎么链接成为一个难题,他向创新要方法,从飞机加油中找到启发,设计出伸缩变动的伸缩管,一举攻克难关,堆场的60多台轮胎吊全部顺利实现电力驱动。
作为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许振超近年来把更多精力投入技术人才培养。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截至目前,许振超团队申报国家专利108项,完成自主技术创新项目998项。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一大批先进典型脱颖而出。
《人民日报》(2024年9月24日 4版)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和东岳客(id:rmrbssd),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