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牵引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 ——我市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述-凯发k8ag旗舰厅

0632-3181189
zzlncm@163.com
2024年09月21日 10:55:45   来源:枣庄日报   作者:王兆虎

滕州市采煤沉陷区渔光互补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市发改委提供)

本报记者 王兆虎

近年来,我市以“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持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大力开展工业企业“8010”三年对标登高行动和“企业满园”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培育壮大“6 3”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促进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今年1至7月,全市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1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9项居全省前5位,上半年gdp增速居全省第2位、连续10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推动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好“加减法”

推动能源结构向“新”迭代

面对过度依赖的旧有能源格局,我市聚力推动地上能源代替地下能源、绿色能源代替“黑色”能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绿色动能。近年来累计关闭退出煤矿22处、产能765万吨,关停小煤电机组14台、装机总容量26.2万千瓦。

我市在新型能源上做加法,加快推动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占比达52%,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377万千瓦、十年间增长4倍。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健全完善“链长 链主 联盟 基金”工作机制,全力支持丰元锂能、中材锂膜、联泓新科、精工电子等本土头部企业加速发展,招引落地吉利、欣旺达、科达利、亿恩科、吉利极电等一批领军企业,形成龙头牵引、项目带动、抱团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奋力打造绿色安全新能源典范城市和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锂电企业从2020年的24家发展到目前的126家,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8%。实现正极材料产能15万吨、负极材料4万吨、隔膜16亿平方米、电解液13万吨、电芯27.6gwh、拆解0.4万吨,在锂电新赛道跑出了跨越赶超的“加速度”。

山东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欣旺达50gwh纯电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欣旺达集团北方最大、全国规模第二的生产基地。该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首条产线建成,目前已建设6条产线,在尼桑、大众、理想、小鹏等主力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实现量产装载。欣旺达同步推动零碳智谷“源网荷储云”一体化、10万吨锂电池回收利用及新型储能智造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在我市落地建设,为打造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蓄力赋能。

依托我市锂电产业链条完备优势,探索上下游配套产品合作新模式,台儿庄区盛维新能源与林跃新能源共享共用前端工序设备;盛维新能源与园区内丰元锂能、天和新材料等2家锂电企业配套合作,实现三元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在园区内直供。常态化开展锂电企业合作对接系列活动,促进锂电产业企业协同合作、抱团发展,推动泉为新能源与滕州市山东辰欣,高新区亿恩科天润与高新区精工电子,峄城区巴库斯与薛城区熵路新能源等2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格局。同时围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搭建了锂电新能源科研创新平台、实验室、博士后实践基地55处,已授权专利1676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35%,以科技创新赋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效正在加速显现。

我市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思路,“积厚成势”壮大锂电产业,“建圈强链”培育产业集群,“数智赋能”激发转型活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深入实施技改提级行动,创新“政投保贷券服 企业”智能化技改新模式,引导企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聚焦,鲁南化工氨基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精工电子新一代高比能量圆柱形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产业化项目先后入选“山东省技术改造十大优秀案例”。今年以来,全市共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382个,50个项目列入2024年省重点项目导向目录,23个项目列入2024年全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清单。 

打造“主引擎”

拉动产业能级向“高”攀升

我市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积极培育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能源及锂电、新材料、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两高四新”为主体的“6 3”现代产业体系,机床、大数据等8个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023年全市“6 3”现代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8%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拉动了产业能级向“高”攀升。

依托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培育了兖矿鲁南化工、联泓新材料、山东聚合顺等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氨基、醇基等煤基新材料和煤基可降解材料,着力打造以煤化工新材料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聚区。围绕加快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重点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策划推动一批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的优质项目。经过多年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将产业链条从甲醇、煤焦油等基础产品向烯烃、醋酸、煤基新材料等下游产品延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条。

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格润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由联泓集团与中科院国科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深交所主板上市企业——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15亿元建设,目前一期年产10万吨碳酸酯等部分装置已建成投用,二期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po)等关键装置正紧张施工,预计2025年底竣工投产。项目产业链条完整,新投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预计到2026年企业新材料总产量将超过2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利税达到40亿元。

我市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目标,推动的“光伏 储能”绿色低碳隧道用电项目成功落地,预计一年节约30万度电,打造隧道运营绿色低碳新模式。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首座“光储充检”智慧驿站并网投运,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为城市转型提供新的路径。加快推动零碳智谷“源网荷储云一体化”项目建设,配套建设用户侧储能系统、能碳数字化平台,建成运营后,可为园区提供25%的日间用电量,年节标煤0.8万吨、碳减排0.13万吨。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5个储能产业基地之一,截至目前我市已并网的储能装机规模达362mw/724mwh。

华电滨湖350mw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位于滕州市滨湖镇北徐楼煤矿、朝阳煤矿、滨湖煤矿采煤沉陷区,总投资17.5亿元,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原则,构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新能源经济系统。规划装机容量350mw,架设太阳能板70余万块,配套建设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目前已完工建设150mw。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利税近4000万元。

我市坚持把数字驱动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变量,尤其将制造业数字化作为转型发展新支撑,以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我市入选山东省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城市,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锂电行业入选全省唯一一个以行业定位的“工赋山东”试点,5家企业入选省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累计培育省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14个。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5g专网 智慧工厂”等多个项目在绽放杯山东区域赛、首届山东省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5g 工业互联网”创新大赛获奖。

我市不断引导企业加强数据资源利用,提高数据管理能力,累计培育省级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14家、省级dcmm贯标试点企业17家,2家企业通过dcmm贯标评定,1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实施基础设施、核心业务、工业设备上云,2023年以来,全市新增上云工业企业160余家。截至2023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66.9%,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86.1%,企业数字化水平有效提升。

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探索“产业大脑 晨星工厂”融合应用新模式,枣庄高新区锂电池制造和滕州机床“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推荐峄城区农产品深加工(石榴)产业申报2024年“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项目,累计培育省级“晨星工厂”93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8个、市级数字经济园区7个,打造省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7个、智能制造场景7个。

汇聚“新动能”

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记者在枣庄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了解到,目前共有150余名工作人员为市民提供全天24小时的诉求办理服务。2023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我市创新建设了以“诉求早解决、群众早满意”为内容的“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架起密切党群干群及政企关系的“连心桥”。

平台融合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网上诉求信息渠道,构建起“有诉必应”响应矩阵,实现了诉求办理“多口进、一口出”,确保各类诉求接得住、办得好。

平台横向对接市直部门,纵向贯通市、区(市)、镇(街)、村(居)四级,建立了扁平化和协同化运作体系。紧盯市民群众和市场主体诉求研究制定“快捷办、现场办、精准办、兜底办”四项举措,实现咨询类诉求2小时内办结回复、市民群众问题类诉求4个工作日内办结回复、市场主体问题类诉求10个工作日内办结回复,推动各类诉求由“点上办理”向“面上治理”、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平台定期对归集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针对诉求高发区域和行业领域提出意见建议,成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平台自2023年9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已受理诉求22.70万件,办理满意率98.32%,得到市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一致好评。

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深入贯彻落实“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部署要求,对进场交易的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全力提供优质快捷交易保障。他们梳理91个市级重点项目,逐一配备项目专员,推行周末不打烊服务,项目进场交易时间由22天缩短至20天,节约时间90%,实现项目进场“零门槛”、交易过程“零拖延”、交易环节“零障碍”、交易服务“零距离”。同时做好项目进场交易和场地预约服务,通过增开场次、调整其他项目交易时间和优化场地使用,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畅通问题反馈,开展标后满意度回访,实行“一项目一回访一评价”。截至目前,收回“招投标交易主体满意度调查回访问卷”152份,满意度达100%,促进了服务再优化、效率再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累计服务重点项目29个,交易额43.01亿元,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我市通过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紧盯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需求研究改革事项,打出解决“规划冲突”“审批重叠”“多头验收”的组合拳,让群体有更多获得感。同时扎实推进服务机制改革,打造营商环境“金招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从“有求必应”到“有需必应”,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聚焦市场主体需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切口,发挥“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和“枣惠达”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作用,开展“免申即享”“快速兑现”专项行动,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形成从项目谋划、入库管理、开工建设直至竣工投产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服务新模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共开展对上争取、破解难题、协调服务等各项工作900余项。


责编:张浩然

网站地图